国产特级特黄一级片|在线嘿咻嘿咻视频|91本色超碰在线|波多野结衣一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束缚|国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不卡|日韩美女视频网址|免费无码婬片AAAA片直播中文|高清无码在线网站|国产网站日韩四季

教育資訊 首頁  》  新聞資訊  》  教育資訊

關注 | 熊璋: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解讀—2024年的思考

2024-10-24 | 3928|

在當前教育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信息科技課程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在《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fā)布兩年之際,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專家組組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熊璋教授發(fā)布《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解讀——2024年思考》??旄?strong>藝術素質評價系統(tǒng)的小編一起看看具體采訪內容吧~

思維導圖


章節(jié)導覽


00:05
信息科技課程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作用與未來發(fā)展方向

在當前教育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信息科技課程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教育不僅要滿足國家的戰(zhàn)略需求,還要實現教育創(chuàng)新,提升教育質量,同時在國際上發(fā)揮引領作用。面對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挑戰(zhàn),信息科技課程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未來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確保教育成果符合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要求。


10:56
信息技術課程建設與教育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向

熊璋教授強調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和教育創(chuàng)新對未來教育的重要性。討論了基礎教育的現狀,強調了創(chuàng)新和高質量發(fā)展對于提升教育水平的必要性。提到了參加世界素質教育大會的經歷,明確教師在素質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指出數字化是教育變革的抓手,教育創(chuàng)新和高質量發(fā)展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


21:48
信息科技課程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作用及未來趨勢

熊璋教授強調信息科技課程在推動教育強國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指出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離不開創(chuàng)新,尤其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信息科技課程應如何服務教育、實現課程高質量發(fā)展、開展教育創(chuàng)新以及適應時代要求成為關鍵議題。提出通過推動素質教育和教育創(chuàng)新,結合國際趨勢和國家政策,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的優(yōu)勢,增強學生適應力、勝任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實現教育的長遠發(fā)展和國家的強大。


29:12
人工智能革命對教育的影響

世界銀行發(fā)布報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教育領域,引發(fā)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速度極快,不斷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促使教育界積極探索AI與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展開激烈競爭,雙方均致力于利用AI提升教育水平,特別是在數據、算力和應用場景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同時,開源AI模型的出現為國內企業(yè)提供了快速發(fā)展的機會,有利于加速技術研發(fā)和應用推廣。


35:05
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它越來越深入到教育領域,與人類的關系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人工智能不僅在輔助教學,甚至開始嘗試獨立進行教育活動,這引起了關于人類角色邊緣化的討論。教育工作者面臨新的挑戰(zhàn),必須適應與人工智能協(xié)同工作的模式,同時,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推動教育方式的革新,比如自主式學習和沉浸式學習。未來,人工智能將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數字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48:04
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在教育強國的背景下,通過將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體系,特別是信息科技課程中,以形成由一流企業(yè)集群支撐的高生產力教育生態(tài)。提出將人工智能納入、利用、融合至信息科技課程,以及如何通過這些課程使學生適應人工智能發(fā)展。強調信息科技課程應對新時代挑戰(zhàn),服務于立德樹人目標,并促進素質教育和科學教育。同時,強調教材的動態(tài)性、針對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以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科技和國家需求。以及如何利用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提升教育質量和改變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能夠駕馭人工智能的未來人才。


講座原文

我們的課程標準已經頒布兩年了,到底我們今天如何來看這個課程標準?未來我們這個課程標準應該怎么發(fā)展?在今天的報告以前,我用一句莊子的話與大家共勉,“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毙畔⒖萍颊n程現在是要負教育強國的大舟,要負教育下一代的大舟,要負面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大舟,如何負起這個大舟?我們要厚集,現在如果我們集了一點水,不厚也不能載舟,道理就是在這個地方。1個小時我想從三個角度來講我的一些理解,我的一些思考。教育強國建設和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的關系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和我們信息科技課程的關系是什么?信息科技課程有什么樣的新挑戰(zhàn)?有什么樣的新機遇?


先說教育強國建設。教育強國建設是習總書記2023年5月29號在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上提出來的。大家如果注意的話,我給大家提示三個關鍵的點。


第一個點。習總書記說沒有一個強國不是教育強國,反過來說,教育強國就是強國的基礎。第二個點。提前優(yōu)先布局,積極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這種布局變局新局的觀念是中國最近30年發(fā)展的觀念。我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是在優(yōu)先布局。我在其他的場合講,過去教育部頒布的加強科學教育,十年以前中國開始強調素質教育,都是布局。習總書記在這個報告里面還有一個明確的話,加快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教育功利化傾向是什么?我今天上課,我的目標是課后寫作業(yè)。我上了一學期的課,我就是為了期末考個好成績。我上三年的課,我就是為了升學。二十大的報告,二十屆三中全會。昨天、前天在一個很重要的場合,懷部長有一個長篇的講話,其中就提到了我們要有新的人才觀和成才觀。什么樣的人是人才?考得好就是人才嗎?成才觀,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有什么樣的提升,我們說他成才了。所以教育強國不是一個空的口號,教育強國非常實在,對我們的教育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預計九月份會開全國教育大會,上半年開的是全國科學大會,下半年會開全國教育大會。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我期待會有教育強國建設的規(guī)劃和綱要頒布,會有非常多的新的政策、新的說法。二十大、三中全會是什么?它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大會,它就是一個改革的大會。從懷部長的報告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科技教育人才協(xié)同發(fā)展,教育必須走出傳統(tǒng)的那一些個約束和禁錮。信息科技課程的作用和地位和往常不可同日而語。我一會兒會給你們解釋。


信息科技課程我們沒有必要和其他有些學科去比,是不是要考試,是不是有高考,是不是有中考,是不是有教材,紙質教材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科技課程在服務國家教育強國建設中間可以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信息科技課程的機會越來越好,挑戰(zhàn)越來越嚴厲。我們做得好,我們就上臺階,我們會引領教育改革,引領中國的教育改革和引領全世界教育的發(fā)展。我們做得不好,我們就會被人家詬病。所有信息科技的從業(yè)人員,還有我們這邊很多教研員,很多作者,很多一線的老師在這樣的變局的情況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把信息科技課程搞好,為中國的信息科技教育的發(fā)展道路添磚加瓦,讓中國的信息科技教育走在世界的前頭,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今天早上見了很多老師,“熊老師,我們終于有了課標了,我們終于有了國家課程了”,已經過去了。是今天面對教育強國建設任務的時候,面對人工智能沖擊的時候,信息科技課程如何上臺階的問題。我們要看得遠一點,我們要看未來。大家如果記得的話,我可能在2021年在《人民日報》寫過一篇文章,我當時叫做義務教育的擔當。我主要的觀點就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國家發(fā)展的高度看教育,國家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站在未來的深度看教育。十年以后,20年以后,如何評價今天我們的課標,今天我們的課程建設?站在學生發(fā)展的高度看教育,我們的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習總書記說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什么叫人民滿意的教育?如果我們在座的全國的信息科技老師能夠一鼓作氣,團結一心,信息科技的空間非常大,我們一定可以把這個東西做好。所以教育部請我來說,熊老師你來講一講。其實我昨天也有會,今天下午也有會,明天也有會。我說我一定要來講,因為這個機會難得。所以我先來說一說教育強國建設和信息科技課程的關系。中國的教育,習總書記說就是要解決三個問題,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5月29號教育強國建設的這個政治局集體學習,5月29號開,5月30號發(fā)新聞。我當晚寫了一篇文章,6月1號刊登在《光明日報》的理論版。教育部的領導跟我說,熊老師你這個是關于教育強國建設的第一篇理論性的文章。我當時說建設教育強國,人工智能賦能“怎樣培養(yǎng)人”,我的觀點是培養(yǎng)什么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誰培養(yǎng)?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yǎng)什么人?習總書記的原話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這兩個目標定死了,是我們教育的初心?!霸鯓优囵B(yǎng)人”是我們要與時俱進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建設教育強國里頭有五個具體的目標。第一個目標,必須服務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第二個,辦成人民滿意的教育。第三個,通過教育創(chuàng)新實現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第五個教育的國際引領。我一會兒會一個一個給你們詮釋這些代表什么樣的意思。如果我們能夠把握這個方向,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方向就對了。我們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這個內容有沒有上教材?這個內容有沒有上指南。我們要關注的是我們現在的這些教學,我們現在這個課程建設是不是符合國家的戰(zhàn)略,是不是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不是有教育創(chuàng)新,是不是支持了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是不是能夠實現國際引領。所以我把信息科技課程定位為初心。立德樹人,做法與時俱進,這就是一個哲學的關系。我們永遠堅持立德樹人,同時我們又不是躺在立德樹人的口號下睡覺,去轉去躺平,我們一定要卷起來,我們一定要做起來。躺平是沒有進步的。


我在很多場合講過,信息科技老師是一個辛苦的行業(yè)。我是計算機科班出身,我在這個行當工作很多很多年,我都不說具體的年數了。我真的沒有停歇過,不斷在想明天怎么樣,后天怎么樣,大后天怎么樣。其實我今天要講的東西也是信息科技課程建設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叫2024年的思考,而不是2022年的解讀。那個解讀已經解讀過很多遍了。去年的2月13號、14號,北京開了世界素質教育大會的第一屆大會。懷部長主持的,中央領導參加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都致辭的。那個是全世界疫情以后第一個關于教育的世界級的大會。130多個國家參加,八十多個教育部的領導來,在北京那個是最大的一個會了,是最近幾年。當天晚上中國教育電視臺有一個“遇見”節(jié)目,請我去做一個專訪。我當時談的就是基礎教育如何乘云而上。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有特點的,是有實力的,但是我們要有一個向上走的過程。對于我們傳統(tǒng)的以知識傳遞為主的教育,能不能夠適應現代時代的要求?我是有一點質疑的。如果我們永遠是刷題,永遠是為了那個考試,為了卷那個卷子的分數,我們很難進步。我們不要瞄準其他科目的那些教學方法,不要和他們攀比那些相對來說過于傳統(tǒng)的東西。信息科技課程建設應該走出自己的一條新路,要引領教育變革、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真正成為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個比做幾道題難得多了。你們回去再梳理一下習總書記最近的講話,懷部長最近的講話,國家關于教育發(fā)展的一些思路,我相信大家心里就有數了。第二天中國教育電視臺有個直播節(jié)目叫長安街,又請我去做直播。我當時談的就是數字教育引領未來。這是今年的1月30號,在上海浦東召開了第二屆世界素質教育大會。明年的春節(jié)前后在這個地方湖北武漢召開第三屆。明年的春節(jié)前后半年以后,就在武漢要召開第三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浦東開幕式的時候,懷部長有一個講話主旨演講。下午我有一個主題報告,這個主題報告里面我講的題目是什么?我講的題目是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我講完以后,很快上海的黨報文匯報就刊出了一篇文章。他說在世界素質教育大會上,熊璋認為在智能世界里,老師依舊是學生的靈魂工程師。我當時底下做了很多各國的教育部長,我想詮釋的是什么東西?人工智能素質教育在影響教育。在西方有些國家開始懷疑,有了素質教育,有了人工智能教育,傳統(tǒng)的學校還存不存在?傳統(tǒng)的老師這個行業(yè)還存不存在?我的觀點是,我不管你西方怎么樣,中國的學校會永遠存在。因為中國的學校有立德樹人的任務,中國的老師會永遠存在,是因為中國的老師是我們學生下一代的靈魂工程師。人工智能有了以后,老師的地位越發(fā)重要。要保證我們的學生走正路,走到健康的道路,能夠為未來的國家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我們的擔子更重。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國教育報第二天刊發(fā)頭一天的這種會議的綜述。他用的新聞標題就是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是教師的立身之本。非常榮幸是本人的發(fā)言題目,中國教育報做他的這個會議報道的題目。學習強國,一個禮拜以后,學習強國專門也寫了一篇綜述。2024年世界素質教育大會上,熊璋認為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是教師的立身之本。他們這些材料都是直接遞到部長辦公桌上的。在這一次的會上,我來給你們提示一下我的感受,上海這個會做了七件事兒,時間的關系我沒法展開講。我只是要告訴你們,第一件事世界,第二件事國際版,第三件事中外,第四件事國際,第五件事是全球,第六件事是前沿,第七件事是世界。發(fā)現沒有?全部是提的世界、全球、國際的事兒。這是中國的鴻鵠之志,數字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中國有機會引領全世界的發(fā)展。我跟你們講過,你們再回顧一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年的那個藍皮書。政府行為的人工智能K12教育綜合中國部分,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有三個勾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支持的信息科技課程標準,覆蓋了人工智能的各種課程計劃。你們回頭去看這本藍皮書,那本藍皮書發(fā)布以后,世界各國很多的專家來找我。前幾天碰到一個日本的專家說熊老師你不懂日文。我們現在日本人引用你的文章好多,英國也有,美國也有。美國的一個教授告訴我,OpenAI2024年要推出OpenAI adelia OpenAI學院。他說人家收集了熊老師你所有的文章、所有的講話、所有的PPT、所有的視頻,他們灌進去在學習。他們也可能出中國的信息科技的教材教案。這個會議的當天晚上,中國教育電視臺采訪,我也是他們那個直播節(jié)目長安街。我講的是數字化如何引領教育變革。教育一定會變,而數字化是抓手。我剛才說這個會上第六件事,發(fā)布了一個素質教育前沿的一個英文刊關于素質教育人工智能教育e-learning全世界現在有名的刊物三本HVE有一個叫TLT,在座可能很多人知道。還有一個e-learning ACM有一個on education,我們團隊很多人在這三個期刊上發(fā)文章。素質教育前沿是中國的第一本關于第一季度education的一個期刊,英文期刊懷部長親自推動的在這個會上的創(chuàng)刊號,本人非常榮幸。第一篇長文是本人寫的,整個這個期刊150多頁,本人這一篇文章25頁的長文談的什么?談的世界素質教育的現狀和發(fā)展前景。這個是代表中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中間素質教育的地位。人工智能教育的地位和我們在座密切相關。不能說熊老師在外面宣導我們要搞素質教育,然后我們自己的信息科技課程還是傳統(tǒng)的方法。我稍微梳理一下教育強國建設,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一個軌跡。人工智能賦能推動我們開始教育創(chuàng)新。信息科技課程的老師是有優(yōu)勢的,我們是這個行當的,我們懂這些東西,我們容易上手。尤其是人工智能,現在絕大多數是開源的,大概你十分鐘你就可以用一個開源的平臺,開源的工具,甚至于開源的代碼解決自己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教育創(chuàng)新。你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你才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教育創(chuàng)新加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才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你如果都是傳統(tǒng)的方法,你如果都是過去的質量,教育強國建設抓手在哪?基礎在哪兒?進步點在哪?和原來的不一樣在哪?為什么就是強國了?在第一部分結束之前,我有四個問題供大家參考。我會在最后做一些響應,做一些回答。第一個問題,信息科技課程如何服務教育強國建設?不遠,不要說教育強國建設和我信息科技課程隔得很遠的,不要這么想,很近。第二個問題,信息科技課程如何實現課程的高質量發(fā)展和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我非常坦白地說,你如果跟原來一樣,肯定不是高質量,你必須和創(chuàng)新聯(lián)系在一起。那就是我說的第三個問題,信息科技課程如何開展教育創(chuàng)新?我在很多其他場合講過很多路線方法怎么去做。大家記得我們義教的七年級叫互聯(lián)網與創(chuàng)新。八年級就要物聯(lián)網與探索,當年是我堅持的最后要討論課程標準的最后一些關頭。曾經有人反對,熊老師你這個課為什么要談創(chuàng)新?為什么要談探索?課標頒布以后第二年習總書記的講話,在教育雙減中做科學教育的加法,要鼓勵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新。我們要讓學生會創(chuàng)新,我們自己不創(chuàng)新能行嗎?我們怎么創(chuàng)新?最后一個是信息科技課程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其實也就是說我們通過信息科技課程建設,讓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在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在品格、在價值觀、在能力方面得到什么樣的提升。他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要求,就是我們常說的他有適應力、勝任力和創(chuàng)造力。生活在一個人工智能社會里,他有從容感、幸福感、危機感、使命感。這些東西是我們過去做過很多研究的。我們的這些研究都是可以直接聯(lián)系到課程的建設的。一個教案怎么寫,一個課怎么上,一個活動怎么組織,一個評價怎么推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時代的要求和我們自己的創(chuàng)新。這是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問題,教育強國建設和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關系。


第二個,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和信息科技課程的關系。其實教育部最近關注人工智能,找我去咨詢開座談會非常多。我也有我的一些觀點給他們講。我們先看看國際上的形勢,這個是unico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3月18號宣布3月19號為世界數字教育日,以后每年的3月19號就是一個節(jié)日,就要慶祝素質教育,就要總結素質教育,就要推動素質教育。任教授的海東總編在這兒我有一個建議,如果有出版社有這樣的意愿,有這樣的積極性,明年的3月19號率先在全國搞一個活動,響應全球的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這種趨勢,做出中國的特色,其實就是要有人牽頭,有人敢做,做出中國的影響力。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世界經濟論壇過去都是談貨幣、金融借貸、經貿交易的一個論壇,都是各國總統(tǒng),各國的總理出席的會。今年的達沃斯間大里頭有一個什么?當教育遇到人工智能,這是一個經濟論壇在談人工智能。


福布斯過去評富豪榜的一個期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你們回去看每一期都有關于教育,關于人工智能。這個是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他來判斷2024年全球有什么發(fā)展。他說AI和數據2024年將改變教育,你們去找來看看,他寫得是有一些道理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上個月出了一個藍皮書,特別有意思。有意思的是什么呢?他說在亞太地區(qū)生成式ai reshape education,就重塑這個教育,可是他把它放在亞太地區(qū),他認為亞太地區(qū)是走到前頭的。我自己的觀察。我上個月去過歐洲差不多十幾個國家做一些調研。西方推動人工智能教育,推動教育的創(chuàng)新力度遠不如我們,我們的力度是大的,我們的老師認識是清楚的。因為相對來說我們愿意接受人工智能對社會的改變,我們能夠積極地擁抱人工智能,這是我們的優(yōu)勢。


這又回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二月份他有一篇文章,他說AI用AI我們可以重新設想reimagine我們的教育沒有天花板。就是人工智能改變我們的教育,深層次I改變我們的教育是沒有天花板的。我們的限制是天,沒有什么東西擋得住的,是沒有止境的,是無限的。昨天一人家推過一篇文章,世界銀行在今年上個月7月20幾號出了一本書,叫做人工智能革命,教育中間的人工智能革命。世界銀行、達沃斯、福布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都在關心人工智能與教育的關系。這些都是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發(fā)展的一些主要的關注者,都關注到人工智能與教育。一定有它的道理。我自己的判斷,人工智能本身的發(fā)展太過強勢,并且對教育有直接的挑戰(zhàn)。人工智能和過去很多的技術不一樣,蒸汽機、電力馬達、電話通訊都是在這個技術發(fā)展成熟以后,教育界把它拿來用到教育中間。人工智能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間,他沒有一天忘記來影響教育。他認為教育是他的第一個應用場景,他不斷地在改變教育。


比方說歐盟AI他去年說要在2024年推出ChatGPT的5.0的同時,他就宣布我們要推出一個OpenAI的academia OpenAI學院。他已經跟痘靈狗開始合作。做一些教育的人工智能賦能的研究。可漢學院他也有合作的發(fā)展。過去給你們講過,我稍微梳理一下。其實這一輪的新一輪的人工智能的進步,它的起源就是一個技術叫transformer,我就不細講了。就有大語言模型LLMS,然后有大行為模型LAMS,然后就有多模態(tài)模型LMMS,然后就有生成式ai你們知道這些個技術的發(fā)展就在短短的一年以內。這種技術的突破,科學的進步,讓從業(yè)人員,讓信息科技計算機界的人有了特別大的信心。我們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完了就大家?guī)砀偁?。美國和中國,中國自己的頭部企業(yè)美國自己的頭部企業(yè),你們如果注意觀察的話,A公司出一個產品,B公司一個月以內保證出一個新款。B公司出了C公司一個月以內馬上要出一個新款。從文本方式到有語音處理,到能夠處理圖片,到能夠處理視頻,半年的時間。這種競爭帶來的創(chuàng)新,帶來的投入無與倫比的大。所以像世界銀行,像達沃斯,像福布斯,都開始關注人工智能與教育。


過去搞人工智能的專家都說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數據模型、算力,我加了一個要素,場景。其實現在中美之間的人工智能競爭,我們的優(yōu)勢一個是數據,一個是場景。中國的各行各業(yè)是愿意利用人工智能的,中國的老百姓是愿意接受人工智能的。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偏遠的地方,到超市,到集貿市場隨便買兩個蘿卜,兩顆白菜,他都是擺一個二維碼。你刷他就認為這個錢就可以到他的兜,他就可以用來買別的東西。到今天為止就這樣的模式在有一些發(fā)達國家是不可想象的。而教育是所有這些場景中間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景,這就是我們信息科技課程的空間。


第三個特點,開源。這一輪非常奇怪,所有的人工智能的大模型的這些廠家,中國的、美國的,推出來的東西幾乎全部是開源的。某種意義上,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利用這些開源的模型做好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從頭做起。這種開源的方法對于企業(yè)來說,它的擴散非常快,馬上形成交叉,馬上形成覆蓋。對于我們來說,正是我們利用這些開源的東西加速我們的研發(fā)的機會。


最后我還想說一說到底人工智能和我們人類相互之間的關系在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我們可以講AI我們可以講人工智能AS越來越接近人類,close to human, 和我們人類混雜在一起mixed with human,還有特別像我們人類human like我們有時候都不知道對方答應我們的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機器。他現在已經是我們人類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人工智能。而人類正在被邊緣化,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事實。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圖靈測試一個聯(lián)部簾部的這一側有一個人叫C聯(lián)部的這一側有一個人有一個計算機A和B他們對話。如果這個C這個人能夠判斷這邊是人還是機器,這個C這個人就贏了。如果這個C判斷錯了,那就人工智能贏了。


這是傳統(tǒng)的圖靈測試,C是個人,這邊A和B是一個人一個機器人。我現在讓你判斷你的學生的一個作業(yè)是他本人寫的還是人工智能寫的,你判斷得出來嗎?你現在用什么來判斷?你是用另外一個人工智能去判斷。因此這個C由一個真人變成了一個人工智能,相當于圖靈測試的第二版升級版。左邊這個C不再是一個真人,而是一個人工智能。ChatGPT3.5推出來的時候,美國的一個華人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博士,他就推出來了一個ChatGPT zero。你有一篇文章灌到他的系統(tǒng)里頭,他在用ChatGPT去來判斷這篇文章是人寫的還是機器寫的,人是不是在被邊緣化,或者人的作用在降低。


被指揮。我從這個地方,我要去武漢天河機場,外地來的人你們知道怎么走嗎?給你個車你能開去嗎?有人說能開去,那我就導航去。你是不是聽一個人工智能在告訴你直行、左拐、右拐再直行,下一個紅燈左轉,你是不是在被指揮被教育。未來我們的學生除了在座的各位真人老師以外,他身邊會有很多人工智能老師。這些個人工智能老師就在教育這些學生。


美國一個大公司的大老板,把自己的孩子從一個州挪到另外一個州。然后他今年招了50個學生,沒有真人老師,他在嘗試全部用人工智能來教這50個學生。他在對比那些真實的學校會教出來是什么樣子。這個是在全世界有影響力的教學改革教學實驗。我們正在被計算機人工智能的教育,西施我們人的教育。被設計。我們有很多年輕的女老師,包括一些男老師要備孕,你是不是要看一個指南?不能抽煙,不能喝酒,是不是要去做一些檢查?必須吃什么?這藥那藥,我們那個年代沒有,現在就有,為什么要吃這些藥,吃這些營養(yǎng)品?


我們其實是在被設計,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社會的進步。社會的變革是我們回避不了的。這種挑戰(zhàn)是不可逆轉的,只會越來越強烈。所以未來一定是人與人工智能相輔相成的發(fā)展模式。我們完全沒有可能說把人工智能擋在門外,我們也完全沒有可能脫離人工智能自己去發(fā)展。我們又不想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控制。我們人只有辛苦一點,只有更卷一點,只有和人工智能協(xié)同發(fā)展。原來是人工智能mix的VC human,現在是我們human要mix的是人工智能。


這樣的場景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更新我們的教育重塑我們的教育,更新我們的信息科技課程,重塑我們的信息科技課程。信息科技課程應該是首當其沖的探索者、排頭兵,信息科技課程的任務非常重。坦白地說,今天有了人工智能以后,和我們幾年以前討論課標的場景又不一樣了。


這個是上個月這個月13號,8月13號服務不是。的一篇文章。他說為什么人工智能讓教育工作者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重要?我非常認同,有了人工智能,恰恰人工智能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比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都重要。它里面有很多理論,很多道理,我覺得是講得通的。


這個是《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論壇,他也是在今年的四月份有一篇文章,他講了幾個方法讓AI和這種沉浸式的技術來重新改變我們個人化學習的模式。基本上未來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有兩大方向是革命性的,一個是自主式學習,一個是沉浸式學習。而信息科技課程應該在自主式學習的探索和沉浸式學習的探索中間扮演重要的角色。


這個是今年年初全球一個有名的經濟刊物,叫經濟學人。英國的他有一個教育基金會,他的一篇文章,他就說未來的學校還存在嗎?我在世界素質教育大會上1月30號的發(fā)言就是針對這篇文章來的這篇文章是1月21號發(fā)表的,我正好看到,我就想到了我1月30號的那個發(fā)言人的主題,他是懷疑未來的學校會不存在的。


比爾·蓋茨對人工智能和教育的關系有一些詮釋。這個是比爾·蓋茨的官方微博,他只有這唯一的一個官方微博。他說AI將完全改變人用計算機的方式。他說了七個方面,他說未來因為有AI每個人會有一個人工智能助理。


人工智能助理的概念是什么?是我只要告訴他目標,我不需要告訴他環(huán)境參數,不需要告訴他過程,不需要告訴他邊界條件,是他自己去找,這叫個人助理。我只要說我要從這個酒店要去到機場,他就會搜索天氣怎么樣,主人應該穿什么衣服,他應該去搜索路線應該怎么走。告訴那個司機他應該去搜索主人要去開什么會要去辦什么事,應該攜帶什么樣的文件。主人這次出去要給誰打交道,要做一些什么樣的準備?它相當于是一個你的全程的秘書?,F在有一些人說我有個人助理,現在社會上現存的所謂的助理還不是理想的agent。如果我們真的有一個personal agent,我們將手機上只有一個應用,就是那個personal agent,所有其他的應用它都幫你打理了。


第一個可能性,未來的老師、未來的學生、未來的校長都會有,教育管理工作者都會有。其實在這一點上中美之間我認為正處在齊頭并進,大家都在發(fā)展的階段。中國應該有壓力,中國應該把它做得更好。


比爾·蓋茨認為第二個人工智能的應用就是生命健康,第三個就是教育。你們不要看教育排在第三個,它排在了生產制造之前,它排在了娛樂之前,它排在了購物之前,它排在了技術工業(yè)之前,他排在了技術挑戰(zhàn)之前。他的這個判斷是對的對教育是怎么改造呢?他說AI的agent將給我們有一個革命性的教育。根據老師的教育方法、教育習慣、教育經驗,根據學生的學習背景,根據學生的學習要求,根據學生的前途發(fā)展,量身定制未來的教和學。


今年兩會以后,懷部長有個講話說讓人工智能深入到教育教學課程管理全過程,讓老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讓學生愉快地學。跟這個話是一樣的,就是它可以增加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體驗。三中全會以后,懷部長專門有個講話,打造中國版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三中全會以后,懷部長的講話的要點就是打造中國教育大模型?;A教育怎么做?信息科技怎么做?我們能不能我們先做一個異教階段信息科技的課程建設大模型。我跟黃部長說過,過去說國家的教育大佬也好,現在說這個教育大模型也好。就是都是由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科來形成的這樣的一種建設方式。這是懷部長兩會的時候的講話。技術深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全環(huán)節(jié)來研究它的有效性、適應性。未來我們將致力于培養(yǎng)一大批具備數字素養(yǎng)的教師,讓學生青年一代更加主動地學,讓教師更加創(chuàng)造性地教。讓學生更加愉快輕松地學,讓老師更加創(chuàng)造性地教信息科技課程可以率先去探索,率先去實驗。今年兩會的時候。李強總理在兩會上講了,兩會報告里面講了有一個人工智能加行動。我在學習了李強總理的報告以后,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做人工智能加行動是教育創(chuàng)新的機遇。時間的關系我不展開講。其實人工智能加行動,看起來是要培養(yǎng)一批人工智能新智生產力的一流企業(yè)集群。它的場景是什么?怎么樣形成這樣的集群?在這個生態(tài)里邊,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場景。如果我們堅持用國家創(chuàng)新的自主科研的、自主可控的產品,中國的教育支撐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鏈條。


因此在第二部分我也要給大家提幾個問題。信息科技課程怎么樣納入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納入到信息科技課程里頭。信息科技課程怎么樣去利用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用好。第三個,信息科技課程如何融合人工智能。第四個,信息科技課程培養(yǎng)了學生如何適應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大家可以思考,我一會兒會嘗試做一些簡短的回答,這是我講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信息科技課程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我們有一些什么樣的挑戰(zhàn),我們應該怎么去應對?我們有一些什么樣的機遇,我們怎么去把握?我第一個階段的報告講得最后有四個問題,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服務高質量發(fā)展,開展教育創(chuàng)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我第二部分也提了四個問題,納入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融合人工智能、適應人工智能。


我在第三部分我再提一點具體的問題,信息科技課程如何服務立德樹人?在座的各位在你實施這個教學的時候,你的心目中、你的內心、你的人工智能也好,教育強國也好。最后落實到立德樹人上,你的目標是什么?信息科技課程如何落實素質教育?你是怎么來看素質教育?在你的這一堂課、這一個單元、這一個任務、這一個項目的時候,你的素質教育在什么地方?怎么樣推進科學教育?我過去在很多場合講過信息科技的課程標準。大家在做這個課的時候,不管你是一個年級的課、一個學期的課、一個單元的課、一次課,你心里一定要有數。最高的是價值觀、品格、能力我是怎么反應的?第二是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我是怎么反應的?第三個是六條邏輯主線,我是怎么反應的?這就是我說的立德樹人、素質教育、科學教育。


最后是信息科技課程如何保持與時俱進,就是我們的這個課程一定要有時代性,某種意義上這個課就是一個給學生實現動態(tài)教育的過程。技術發(fā)展太快。坦白地說。紙質教材真的是要改,不光信息科技課。因為此次教材一出五年不變,三年不變,有很多的案例已經成就,有很多的場景已經過時。記得教育部官網曾經掛過我的一篇文章,我關于教材的觀點,未來教材的觀點,新形態(tài)教材的觀點。我們要保持動態(tài)性,反映最新的科技進步,反映最新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需求。第二個是針對性,讓北京、上海,讓青海、西藏、新疆的同學都能夠有感受的場景。你不能給青海、西藏、內蒙的同學全部是舉的北京、上海的情景和案例,一定要有針對性。第三個是多元性,連人工智能都有多模態(tài),你做個手勢他就知道你是在劃拳。我們現在如果是一個靜態(tài)的文字,靜態(tài)的圖片,你怎么滿足他的要求?沉浸式學習是我的第四個要求,我叫交互性。就是人在還的那種學習,學生在那實實在在地就在這個學習的場景中間,這是一種角色動態(tài)性、針對性、多元性、交互性是我們的發(fā)展方向。非走不可信息科技課程應該帶這個頭,各位老師應該帶這個頭,把我們過去的思維瞄準其他課程。


因為有高考,因為有中考,得到尊重的這種心態(tài)流轉到我們,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成效,讓他真正地進步。把過去那種刷題的模式,改變到增加學生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這種模式。我們的條件是好的,基礎是好的,我們得天獨厚,我們應該引領這樣的發(fā)展。信息科技課程應該有自己的天地,應該有自己的空間,應該帶領所有的學科走到一條新路。落實習總書記講的,加快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我們應該享受這樣的過程,本人是非常享受的。我剛才跟你們說,我每天要學新的東西,我每天也非常的辛苦,要讀很多的文獻,要看很多的新的資料的發(fā)展。但是我享受這樣的過程。就我這個PPT,我今天早上給林總的是早上六點多給的,五點多給的。昨天晚上1點多我給他一版。今天我現在用的是第五版,早上五點鐘,昨天半夜一點鐘是給了他的第四版。前天是第三版、第二版、第一版。我在不斷地去更新它,不斷地去看全球有什么發(fā)展。解放我提了很多的問題,我不能完全都作答。其實我心里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我只能夠最宏觀的最概略性地說我的想法,說信息科技課程的機遇在哪?面對教育強國建設的要求,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我們應該怎么做?


信息科技課程是一個非?;A的東西,我們完全不能夠把它和傳統(tǒng)的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前的那種信息科技課程和信息技術課程來比。我們也不要比今天其他學科的課程,我們要瞄準的是什么?從信息科技課程到科學教育,從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的提升到科學家精神的提升。到素質教育,到提高全民的全面發(fā)展,新一代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我們經常說全面發(fā)展除了舉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以外,是整個社會這一代人的全面發(fā)展??克刭|教育。我們如果信息科技課程建設能夠瞄準科學教育,瞄準素質教育,我們可以走出一條信息科技教育的中國道路。有中國特色的信息科技課程建設,我們經常還會有人說,熊老師你這個課程標準,你這個建設和英國怎么比?和澳大利亞怎么比?現在都是他們在跟我們比,我們是走在前頭的。所以信息科技課程的建設也是教育強國建設的一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率先利用數字化教育,利用人工智能去做創(chuàng)新,去提升我們的教育質量,改變我們的教學模式,讓我們的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這就是給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實實在在的力量。信息科技課程面臨的一個是教人工智能還是用人工智能教的問題,這兩個都不矛盾。我昨天本來想詮釋一下,從一年級信息分享一直到九年級人工智能與社會。我原來準備想這個是現在的結構,我們未來應該是個什么結構?怎么樣把人工智能融進去?后來我覺得時間不夠,我展不開。


我給教育部提過建議,人工智能課怎么開?在中國我們有一個信息科技課程教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實施的一到9年級到12年級的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涵蓋了人工智能的教學計劃。以本人的專業(yè)觀點,如果我們開一個信息科技課程國家課,我們并列在開一個人工智能課程。它很難劃分開的。就是我們把信息科技課程的內容都描述完以后,到底人工智能課程還有一些什么樣的內容。因此我的建議是,我們應該考慮把信息科技課程的建設跟人工智能課程的建設把它混起來。甚至于我們都可以改名字叫做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把我們的課時從1.5%升到3%,我們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做。所以我們既要做教人工智能,又要做用人工智能教。我們的目標是培養(yǎng)能夠駕馭人工智能的下一代。他不光是要會用他,要懂他,要能夠駕馭他,才能夠實現人與人工智能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fā)展。這是面對教育強國建設目標,面對人工智能挑戰(zhàn),信息科技課程發(fā)展的最佳道路。謝謝大家。


文章內容轉載自疆育匠芯至慧智學微信公眾號,微信號 |IT_home2024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侵權,請權利方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