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逐步加強了以信息技術(信息科技)課程為主陣地的信息技術教育的力度。2022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了《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課程名稱從信息技術修改為信息科技。2024年11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確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學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數字素養(yǎng)培育已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初中階段的信息科技教育正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字素養(yǎng)、計算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時期。各省市的初中信息技術(信息科技)學業(yè)水平考試,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更是引導教學方向、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自2022年版課程標準頒布后,各地市從教學內容、考查內容上開始探索改革。初中學考因與高中升學關系密切而備受關注,如何開展新課標下新考查形式、加強學生素養(yǎng)評價分析等方面是各地市組考單位必須面對的問題。
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意見中指出要推動課程、教材、教育數字化改革,賦能教育評價改革,建立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評價機制,完善結果評價,開展多維度的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
相較以往信息科技課程評價,新課標理念下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而采用紙筆測驗方式,在檢驗學生實際技能應用水平上有所欠缺。正日軟件的信息技術上機考試系統(tǒng),建立自考務組織、命題制卷、考試實施、自動評分到成績統(tǒng)計分析于一體的數字化流程,在極大減輕考務組織負擔的同時,幫助組考單位建立科學、有效的素養(yǎng)測評體系。在實踐技能考查上,系統(tǒng)支持WPS表格、Python、流程圖等20余種第三方軟件,滿足考查學生運用信息科技工具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需求,以評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目前,信息技術上機考試系統(tǒng)已在全國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60多個地市應用,為各級教育主管單位及考試組織者提供多樣化的考試解決方案,助力開展多維度的綜合評價、完善結果評價,為學生核心素質培育提供精準畫像。
新課標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對此,正日軟件與專家、任課教師深入探討、研究設計符合新課標理念的考查方式。建立基于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任務,通過項目式、大單元式、綜合式等考查形式,結合數據處理、程序設計、流程設計等考查學生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新課標的落地實施,正日軟件為日照市、棗莊市、臨沂市等地市定制設計新課標考查題型。一是搭建“情境”考察維度,基于學生日常生活、跨學科融合等情境,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考查形式上,采用綜合題、流程圖題、程序設計題等多樣化方式,將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素養(yǎng)水平和學習情況。并通過新型考查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情境-實踐-價值”的測評閉環(huán)模式。
正日軟件作為高利害考試系統(tǒng)及服務提供商,基于多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服務經驗,將不斷優(yōu)化升級信息技術上機考試系統(tǒng),以“注重評價育人、強化素養(yǎng)立意”為核心,滿足及適配新課標、新學考的多元化測評需求,為各級教育主管單位及考試組織單位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助推培養(yǎng)適應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所需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