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教育部頒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將“信息技術”正式更名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原信息技術)不僅列為獨立學科,并成為貫穿我國基礎教育全學段、全年級一門核心課程。結合國家近年來科教興國戰(zhàn)略也可看出,國家對“信息科技”這門學科越來越重視。
課程評價的實施不僅是服務教育質量管理,更是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落地的一個重要載體。在2022年版的信息科技課程標準中強調了“教-學-評”過程中“評”的重要性,并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進行了詳解與指導,強調了學生評價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支持工具,且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同時在評價方式上,課標中也提出了采用紙筆考試、上機實踐、作品創(chuàng)作等方式,借助電子檔案袋、學習系統(tǒng)等平臺記錄學生過程性學習數據的建議。
同時,由于信息科技課程承載著中小學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的功能,與過去培養(yǎng)應用技能不同,需要以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條邏輯主線,設計義務教育全學段內容模塊與跨學科主題。同時,課程從基于技術和生活實踐為主體轉變?yōu)榛谠砗蛦栴}解決為主題,這導致對學生的考查內容上也需做出一定的改變。
當前,許多地市依據課程標準指導探尋、調整信息科技學科的考查內容與考查形式。正日軟件也在第一時間,認真研讀并學習課程指導意見與課程標準文件精神,深入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以核心素養(yǎng)維度為中心的“教-學-評”一體化數字解決方案。一是建立學生成長手冊,基于伴隨式數據采集,融合學生學習過程、階段性評價成績、終結性評價成績,綜合形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應用及掌握情況報告;二是構建“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將學生“成長記錄”、“創(chuàng)新成果”、“學業(yè)成就”等方面并行記錄,建立科學、全面、有效的素養(yǎng)評價體系,以便于更直觀、更全面查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掌握情況;三是設計多元化素養(yǎng)考查形式,基于真實情境下,結合虛擬仿真、物理感知、數字畫面等智能技術,設計情景式、項目式、綜合式、大單元式的素養(yǎng)考查形式,實現綜合考查學生素養(yǎng)應用、掌握情況;四是建立定制化考查系統(tǒng),基于組考方需求,依據教育教學內容、測評需求等內容提供定制化素養(yǎng)測評軟件系統(tǒng),為信息科技課程評價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青島正日軟件深耕數字化考試領域,依據教育評價改革與用戶需求,不斷優(yōu)化、升級信息科技考試系統(tǒng),以滿足組考方多元化的測評需求。目前,信息科技考試系統(tǒng)每年服務1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60多個地市、上千萬名考生,為相關教育主管單位提供初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考試、中小學信息素養(yǎng)評測、教師信息素養(yǎng)評測等多種類型的“技術+服務”解決方案,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育提供正日力量。